Thursday, July 11, 2013

富有歷史、人文和創意的南鑼鼓巷


 
(范瑋琪-那些花兒。不自動播放,建議搭配背景音樂,欲聽請按play)

 南鑼鼓巷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代。

該巷曾名鑼鍋巷,因巷路面中間高,兩端低,形如鑼鍋,

清朝乾隆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將鑼鍋改稱為鑼鼓。


 以南鑼鼓巷為主幹,東西兩側各有8條對稱的橫向胡同,

保留了傳統的四合院建築



 以前這裡住著達官貴族和名人,例如婉容、榮祿、齊白石、茅盾

現在則是富有歷史、人文、藝術和創意的地方。

名人故居、大雜院、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地方小吃、新興酒吧、特色咖啡廳、和文創商店...。







--------------------------------------------------------------------------------------------------------------------------


南鑼鼓巷地圖。以南鑼鼓巷為主幹,東西側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
                                         
 
 圖片取自:北京文化遺傳保護中心http://www.bjchp.org/?page_id=3574



到南鑼鼓巷,可以步行、包人力三輪車或租腳踏車。

若步行逛南鑼鼓巷約一個白天的時間,

若是自行騎車,約半天的時間。

若包人力三輪車,約1~2個小時。


我們的旅行方式,是步行逛南鑼鼓巷的主幹,租腳踏車逛16條橫向胡同。





↑這是南鑼鼓巷的大範圍地圖,

南鑼鼓巷位於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的北邊,什剎海山(前海、后海、西海)的東邊,

我們住在侶松園,位於南鑼鼓巷的板廠胡同。

我們入住當晚,先逛南鑼鼓巷主要的商店街

隔天 早上,穿過南鑼鼓巷,到什剎海的全聚德用餐,

餐用到恭王府,再租腳踏車逛南鑼鼓巷的橫向胡同。

(侶松園的位置非常好,位於景點區內,非常方便,建議大家可以入住在此)


 ↓侶松園,走出侶松園往左走,大約3~5分鐘就能走到南鑼鼓巷的商店老街



  

↓這裡有多家裝潢富有特色的咖啡廳(這家位於板廠胡同)




↓南鑼鼓巷的主要商店街





↓樓房牆面燈光秀




南鑼鼓巷販售很多富有特色的文創商品

↓ 幽默的T恤~





↓ 真是太好笑了  ^o^




↓夾縫中的小商店。



↓服飾精品店





  ↓ 日本章魚燒店



↓阿拉伯小串烤肉。




一進南鑼鼓巷,就看到很多遊客拿著一大串烤肉串。

 ↓我們也買來吃~但...並不好吃,肉質好硬。




↓推薦景陽胡同口的這家小餐廳,還蠻好吃的。





↓台灣鹽酥雞(在北京蠻常看到台灣鹽酥雞、蚵仔煎、珍珠奶茶)


↓台灣蚵仔煎

 

↓ 南鑼鼓巷的人氣店家--文字奶酪店 ,還蠻好吃的。



↓南鑼鼓巷的人氣店家--生意非常好,我們要買時已經售完了。



↓南鑼鼓巷的人氣店家--傳承百年,僅此一家的天津煎餅果子。


↓有點像是蛋餅包油條之類的小吃,還蠻好吃的。




↓公共藝術空間 - 下馬石、竹林和鳥籠燈飾



 ↓我們走到南鑼鼓巷底,右轉到菊兒胡同,

再走交道口南大街,再從秦老胡同回到南鑼鼓巷



交道口南大街,也十分熱鬧,但不是完全的商業區,常有居民在路邊活動。

 ↓ 居民在門口下棋




這家飲料店在門口放了一個數學題,只要能答出來,就能免費送一杯。

題目是「101-102=1 ,請移動一個數字,使這等式成立」

我正要說出答案時,老闆緊張得要我先別說(當時排了很多人購買)

並拿一張紙,要我寫在裡面,

這很簡單,只要把 2移到上面,變成了10的2次方(即100),等式就成立了。
  




↓最後我們買了一些飲料和熱食小吃,回到侶松園的院子賞月、聊天、吃美食。
 


↓隔天,我們在侶松園享受了悠閒的早晨,待到快11點才check out 。




↓板廠胡同









僧王府是個大院,侶松園只是僧王府的一小陪份而已。

僧王府的前門在炒豆胡同的73號、75號、77號,

後門在板廠胡同30號、32號、34



↓板廠胡同 - 僧王府



豪華的王爺府宅,在清朝滅亡後,

成為老百姓的集合住宅,但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加

院內房舍加蓋得非常擁擠,被稱為大雜院。



↓接下來是我沿路隨手拍的街景照片











↓電表上直接寫名字












↓補習班。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嚴重錯誤觀念,何時才能導正呢?






↓南鑼鼓巷的主要商店老街,南鑼鼓巷的白天和夜晚呈現不同的風貌,

但我覺得夜晚比白天美麗。






↓街頭藝人





我們先穿過南鑼鼓巷,到什剎海租腳踏車,騎腳踏車逛南鑼鼓巷的16條胡同。


下面的資料,是我從「北京文化遺傳保護中心網站」所整理的。

我僅摘錄台灣比較熟知或有興趣的名人故居。




       ●炒豆兒胡同 

          *僧王府-清朝王爺府:縱跨兩條胡同,前門在炒豆胡同73、75、77號

 


●板廠胡同 建國初期朝鮮大使館曾設在板廠胡同內。現胡同內有兩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交道口派出所、侶松園賓館等,余為居民住宅。


   * 交道口派出所:板廠胡同7號
 
   



侶松園賓館:板廠胡同22號(清朝僧王府一的陪份)





僧王府-蒙古王府-縱跨兩條胡同。前門在炒豆胡同(73號、75號、77號),
                         後門在板 廠胡同(27、30號、32號、34號)。

↓僧王府後門(板廠胡同)



僧王爺(1811年-1865年):僧格林沁親王.。蒙古族,與大玉兒同個部落,是成吉思汗二弟的二十六代孫。清朝名將,活躍於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與捻軍作戰時戰死,清同治帝御駕親到僧格林沁府中致祭。僧格林沁是清朝最後一位滿、蒙出身的統帥,之後清廷遂命曾國藩督剿捻軍,從此,軍權落入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手中。(摘錄到維基百科)








●東棉花胡同:北京内城原有三條胡同稱「棉花胡同」,1965年后,此胡同改稱東棉花胡同
                            ,景點有「-拱門磚雕 - 清末吉林將軍鳳山宅」、「中央戲劇學院
    拱門磚雕 - 清末吉林將軍鳳山宅-東棉花胡同15號。清末吉林將軍鳳山傳此與慈禧太后
                           交誼甚厚,且富於資財,故其宅邸非常大,原東棉花胡同東半部,幾乎全是
                           他的宅子。民國初年,該將軍死後,其家道敗落,將房產分割出售。

↓拱門磚雕位於東棉花胡同15號的院內,禁止入內參觀,所以從外部是看不到的。
 


 ↓拱門磚雕

 
 ↑照片取自牆根網 http://culture.qianggen.com/2012/0310/23518.html




中央戲劇學院:東棉花胡同39號,曾為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總理靳雲鵬的宅第,1949
                                被新中國政務院確定為新中國第一所培養戲劇影視藝術專門人才的大
                                學,是中國戲劇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


 ↓說得世俗一點,就是甄嬛傳裡,溫太醫任教的學校啦。
 


 ↓毛澤東親筆題寫校名:中央戲劇學院
 







●北兵馬司胡同:曾有日偽時期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行長的住宅(50年代修建交通部時拆掉),現有中央戲劇學院北劇場等單位。




●秦老胡同:清朝屬鑲黃旗。

   *胡同19號院為北京典型的並列四合院(但無法入內參觀)


*綺園:秦老胡同35號院原為清晚期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宅子的花園部分。









前圓恩寺胡同:圓恩寺舊址在胡同5號院內,現僅存東廂房。

 

●後圓恩寺胡同:蔣介石行轅、茅盾故居、鑲黃旗官學

   *蔣介石行轅:後圓恩寺胡同7號,這所住宅原是清代慶親王奕劻第二子載捕的府第。
                               慶親王奕劻為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戰勝利以後成了蔣公館。蔣
                               介石最後一次來北平,住在他的官邸是1947年夏天。







   *茅盾故居:後圓恩寺胡同13


↓難得有可以入內參觀的故居,但我們到達時,已經過了開放時間, 又只能過門而不入了。




 

*鑲黃旗官學,後圓恩寺胡同甲20

        清廷設立宗學(為宗室子弟設立),覺羅學(為覺羅子弟設立)和八旗官學(為八旗子弟設立)。八旗官學隸屬於國子監,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及下五旗包衣中文職五品以上、武職三品以上,均可挑選子弟入學。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式裁撤八旗等官學,改設八旗高等學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學堂、初級小學堂。其中鑲黃旗官學更名為八旗第一高等小學堂,後依次改名為京師第一初高等小學京師公立第一國民高等小學北京市立前圓恩寺小學等,今為黑芝麻胡同小學。







●菊兒胡同、壽比胡同 -- 榮祿故居

*榮祿故宅菊兒胡同3號、5號、7和壽比胡同6號。

榮祿深得慈禧太后垂青,並委以重任(傳聞榮祿和慈禧是情人關係)。1898年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統率北洋各軍。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向其告密,從而導致變法失敗;他因協助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鎮壓維新派而立功。儘管如此,歷史專家眼裡的榮祿與那些盲目排外的昏聵官僚還是有區別的,他在神機營任職9年,非常瞭解所謂西方的火器裝備;任直隸總督期間,他曾經仿照京師大學堂辦了幾家新式學校,並在文教經濟等領域都取得了成績。後來,榮祿從這裡搬至東廠胡同,他遷走後,菊兒胡同祖宅就出售給別人,以至分割成多個宅院。

↓榮祿府西洋樓舊址(菊兒胡同7號)






↓榮祿府(菊兒胡同3號)


↓我們徵求居民同意後,入內拍照



↓大門外的下車石









●蓑衣胡同

   * 溥任居所-蓑衣胡同2號。溥任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此處為溥任與第二任妻子張茂
        瀅家的宅子,這是個由兩進小院組成的四合院落。

↓蓑衣胡同5號溥任的鄰居(找不到2號門牌 >_<)


↓蓑衣胡同5號內的大雜院



 










   
*萬慶當舖:蓑衣胡同8-14号。是清末京城五大當舖之一。店主人是旗人,當時掌管著大清皇家的金庫。







 

●福祥胡同:
*金王家府-福祥胡同917號原為通連的大院,其中15號是四進的正院,居民稱其為金王家府金王家姓王,因其富有,曾掌管朝廷的一個金庫,老百姓都稱其為金王家


 
●雨兒胡同
*齊白石故居:位於雨兒胡同13號。 由於齊白石始終惦念西城舊居,在此住了不久便又遷回西城,此地便改為齊白石紀念館。






●帽兒胡同

   *中國最後一個皇后-婉容故居:帽兒胡同35號(花園)、37號(居住區)。


 ↓婉容故居:37號(居住區)。
 

 


↓婉容故居 花園:35號(花園)



↓剛好看到有人開門走出來..... 好像變成了外國人的招待所



↓依稀可以看到內部的花園拱門








●沙井胡同
*奎俊故宅:沙井胡同15號四合院以及17 19號為奎俊之又一大宅。清末高級官員,該院建築均為硬山合瓦過壟脊屋面。這裡民國時曾作過德國畫院,建國後為北京市群眾藝術館,後歸北京畫院使用。 
 

前鼓樓苑胡同:明朝時稱為孤老胡同,明代在此設立孤寡老人養濟院,入住者不但要   經由皇帝批准,還要嚴格審核被收養者的籍貫、年齡,有無子女婿侄等親屬,同時還要瞭解被收養人的政治、道德狀況,要無子孫,無婿侄,無事產,無徙流及無顯大罪惡才能收入養濟院。清代属镶黄旗。
*前鼓樓苑胡同79號:此宅院系清朝末年營造,現為獨居住宅。院落為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現存建築為蠻子門一間,該院落佈局嚴謹,建築講究,在京城中型四合院中頗具代表性,且保護較好。





我們下午3、4點多騎腳踏逛南鑼鼓巷的16條橫向胡同,

但南鑼鼓巷比我們想像中大,

逛到太陽都下山了,我們還沒逛完,


南鑼鼓巷的橫向胡同,晚上會蠻暗的,難以拍照。






南鑼鼓巷東西側的胡同四合院 ,是活古蹟,是在地居民的家。

就算是清朝高官,甚至是皇后的故居,一視同仁,皆成為了大雜院。




↓ 原本四合院的院子空間,被搭蓋得滿滿的,住著多戶人家,




但近來有些富人,意識到四合院的價值,從現代新興大樓,搬回了胡同四合院。

他們買下了整片四合院,拆掉院內過度飽和的屋舍,

修復了四合院原有的空間樣貌。


 


除了對原屋進行修復之外,有的是拆掉重蓋,

例如在什剎海旁,有全新建造的四合院聚落。

但我覺得這堆拆掉再重蓋的新房子,

是房地產、建商、富人的組合,

有著錢一樣的溫度 ,感覺冰冷冷的,

缺少了人文的溫度。



曾經,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大陸朋友,到台灣旅行時的心得

他說他對台灣的發達水平不敢恭维,

有些台灣的建築和汽車,有些是大陸見不到的舊式樣.....。



對於他的說法,我當然無法苟同,



我認為,建築和車子新舊,不能作為「發達水平」的指標。

車子,若還能開,為什麼要換新的呢?

台灣的世界知名手機大廠HTC總裁,仍開著一台破車,

環保、節省,並一定等於貧窮。

「發達水平」的指標,重點在總體貧富差距,和社會民主與公義。



至於建築,北京外環,是現代高樓建築,

但是...北京市中心的老城區­,仍有很多老胡同的大雜院,

有些人也許覺得又醜­又亂,但這卻承載了豐富人文和歷史脈絡,

很有文化特色,已經­超越了醜和亂的視覺感受,

(若以那位大陸朋友的視野,這裡的感觀就只能停留在貧窮和破敗的層次了)

我也很意外,這麼市中心和高地價地區­,沒有還沒被都市更新,

大家還是有自主權的住在裡面,

沒有政商勾結,低價趕走胡同內的居民,

我很欣賞這樣的北京。


尤其這幾年台灣的都市更新(拆舊屋,蓋新樓),

政府陌視民眾的抗議,自以為蓋新大樓就是好,

 人民的居住選擇權受到了政商利益的打壓,


所以,當我看到了胡同居民的生活形態,

讓我特別有感觸。



另外,讓我有特別印象的,就是古蹟維護,

北京行前,我搜集了一些故居的地址,

在「背包客棧」網站詢問, 哪些故居是值得參觀的,

一個大陸朋友回我,全是私人住家,不能參觀, 
  
我好奇接著詢問,為什麼不維護名人的故居呢?

一位大陸的朋友回答我:北京處處是古蹟,若是要維護,那北京就空城了。



說得有道理。


近年 ,台灣文化資產維護,主張古蹟再利用,

不破壞古蹟的原則下,發揮古蹟的效能,不淪為蚊子館,

而北京的古蹟,是充份的活用了,

連皇后的故居,都能作為大雜院, 令人感到驚訝,但也感到有點可惜

也許,對我們來說,百年古蹟、名人古厝是很了不起的,

但對北京來說,百年古蹟、名人古厝是很平凡的,比比皆是。



算是我對北京最驚奇的體驗。




若到北京,一定要來參觀胡同!!





★南鑼鼓巷資料整理

[官方網址]:http://www.nanluoguxiang.com/2011/mqzd_0803/164.html 
[旅行方式和花費時間]:可以步行、包人力三輪車或租腳踏車。
若步行逛南鑼鼓巷約一個白天的時間,
若是自行騎車,約半天的時間。(在什剎海有許多可以租腳踏車的攤販)
若包人力三輪車,約1~2個小時。

[特色小吃]:天津小吃煎餅果子、翅對、文字奶酪

[交通]
北京地鐵2號線-「鼓樓大街站」步行約20分鐘,即可抵達。
北京地鐵5號線-「張自忠路站」或「北新橋站」步行約10分鐘。
北京地鐵6號線-「南鑼鼓巷站」 

[景點] 
●炒豆兒胡同:僧王府前門-73號、75號、77
●板廠胡同:交道口派出所-7 號  ;  侶松園賓館-22號   ;  僧王府後門-30號至34

   ●東棉花胡同:清末吉林將軍鳳山宅-拱門磚雕-15  ;  中央戲劇學院-39


   ●北兵馬司胡同:中央戲劇學院北劇場

   ●秦老胡同:清晚期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宅子的花園-綺園-35號

   ●前圓恩寺胡同:圓恩寺舊址--5

   ●後圓恩寺胡同:蔣介石行轅-7號   ;  茅盾故居- 13號  ;  鑲黃旗官學-20
   ●菊兒胡同:榮祿故宅-3號、5號、7和壽比胡同6
   ●蓑衣胡同:溥任故居(溥儀弟弟)-2號 
   ●福祥胡同:福祥寺舊址-25號  ; 金王家府(掌管朝廷金庫大臣)- 9~17 號 ,16號是正院。
   ●雨兒胡同:齊白石故居-13號  
   ●沙井胡同:清末高官奎俊故宅 - 15、17、19號 

   ●前鼓樓苑胡同: 明朝設立孤老養濟院,稱為孤老胡同。

 [附近景點]:什剎海、恭王府、宋慶齡故居、雍和宮、孔廟國子監、景山、故宮、北海

[ 地圖] 











前一篇:清朝僧王爺府宅--侶松園 四合院--- 我們在北京住得最愜意的地方





---
我的北京與蒙古九日八夜行程
日期:2012年9月22~9月30日
 第一天:下午到北京機場→凱麗家→景山→皇家冰窖小館(晚餐)→鳥巢水立方
第二天:頤和園→西貝筱麵村(午餐)→北大清大→大柵欄
第三天:紫禁城•故宮→砂鍋居(晚餐)→搭火車前往塞罕壩
第四天:塞罕壩
第五天:塞罕壩-→金山嶺金山賓館
第六天:金山嶺長城→侶松園→南鑼鼓巷
第七天:侶松園→全聚德烤鴨(中餐)→恭王府→南鑼鼓巷→什剎海→海吧、南門宏源(晚餐)→Holidayin
 第八天:天壇→五道營胡同-藏紅花(中餐)→雍和宮→孔廟國子監→大董烤鴨→三里屯
第九天 :798→回台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